美的近7亿美元砸下东芝白电 值不值?
3月30日晚美的终于透露了收购东芝的筹码以约537亿日元(约合4.73亿美元)收购东芝所持白色家电业务80.1%股权
此次交易美的将获得东芝品牌40年全球授权以及超过5000项家电相关专利还有东芝家电在日本中国东南亚的市场渠道和制造基地
不过美的收购需承接东芝家电约250亿日元(约2.2亿美元)债务
这个价格值不值?
537亿日元(约合4.73亿美元)收购成本加上250亿日元(约2.2亿美元)的债务承担美的需要为此次收购付出共计6.93亿美元的代价
媒体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值不值?
我是这么看的预计2015财年东芝白色家电业务营收20亿美元左右(利润暂不详)在日本本土市场东芝白电产品市占率保持在前三前四加上40年的品牌全球授权使用及5000项专利转让付出这个代价是值得的甚至在我看来仅40年品牌授权使用和5000项技术专利价值都不啻7亿美元
很多人将美的对东芝白电业务的收购与海尔对GE家电业务的收购以及鸿海对夏普的收购进行对比
数据显示2015年通用家电业务收入63亿美元海尔收购GE家电业务代价是54亿美元
鸿海增持夏普股份的代价是224人民币(约合34.5亿美元)增资后拥有夏普66%的股权
东芝对于美的的价值是什么?
我认为最大价值在于为美的赢得了日本市场日本至今为止仍然是全球门槛最高的市场尤其是家电产品在2005年之前的三十年时间里日本一直是全球家电产业的霸主时至今日日本仍然是全球变频控制技术OLED显示技术主要专利拥有国
我此前曾经表达过一个观点日本家电的没落不是技术与产品的没落而是管理模式及市场观念的没落长期霸踞全球家电第一大国位置直接培养了日本国民的产品与技术自信日本之外的家电产品很难在日本市场存活强大如三星家电也不例外美的通过东芝实现对日本市场的曲线进入对于美的来说意义重大
美的的官方是这样表达的此次合作是美的落实全球经营的重要战略步骤通过与东芝的优势互补与协同将在品牌技术渠道及生产制造等方面有力提升美的的全球影响力与综合竞争实力
其次是技术价值美的称5千项白色家电相关专利对美的现有专利是一次显著扩容这些专利主要分布在日韩等海外市场将有效延展美的在海外的专利布局
再次是渠道价值可以帮助美的进入东南亚市场东芝在东南亚市场是一个高端品牌形象生产基地及销售渠道都十分成熟完善美的可以利用这些资源
最后是协同价值二者实现技术共享制造共享采购共享渠道共享等等产生1+1>2的效果
预计2016年东芝对美的集团的营收贡献不低于25亿美元约合160170亿元人民币这部分是营收增量
嫁给美的对东芝有什么好处?
合作好比姻缘好处从来都是双向而非单向的对于东芝来说进入美的体系可以确保其家电产业持续存在同时借助美的在中国市场强大的制造销售采购物流服务等综合能力东芝家电可以在中国市场有所作为不排除东山再起的可能可以预见的是不久我们将在美的专卖店经销商渠道里看到东芝的产品出现
买来后怎么经营?
和我此前的预测一样美的公告称本次交易后美的将最大程度维持东芝家电现有运作方式继续坚持东芝高标准的品牌形象产品品质客户服务短期内不准备做出重大调整并在品牌技术营销和员工方面保持持续投入以充分挖掘东芝家电业务的潜力
独立经营是近年来国际并购的通行模式出发点在于规避国际并购最容易发生的溶血反应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跨文化整合综合症此前吉利集团对沃尔沃汽车的收购也是这种模式
这一经验是用教训换来的十二年前中国两家著名企业分别收购了美国IBMPC业务和法国汤姆逊显像管彩电业务刚一接手即一厢情愿地按自己的方式整合结果导致被收购企业员工极大反弹经营陷入巨大困难多年亏损
当然我相信无论美的海尔及鸿海都不会对收购企业完全撒手不管但一定会给对方尽可能多的信任和较大的自主经营权深度整合会等到双方互相适应了实现了文化与情感认同之后再做打算这是下一步的事了
并购有无风险?
国际企业间并购被问得最多的就是有无风险?我只能说做任何事情都有风险完全没有风险的事情是不值得做的
时至今日中国企业对国际企业的并购风险已经大大小于十年前一则中国企业实力早已今非昔比对国际企业的收购更像大企业对小企业的收购强势企业对弱势企业的收购而十年前中国企业对国际企业的收购更像蛇吞象二则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中国企业这么多年来看到了太多的国际并购案例对待国际并购的心态平和了很多汲取了不少经验教训因此可以把风险降到较可控的范围内
当然非要说美的对东芝白电的收购会有什么风险我认为是美的需要对两个品牌做出从产品到形象的全方位有效区隔实现差异化经营至于怎么区隔怎么差异化需要审慎论证不是一个高端一个低端那么简单
(作者为家电行业资深观察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