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发核动力推进器,半年就能到达火星!难度太大美俄已放弃
中国研发核动力推进器
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院长刘志让表示正在与国内核动力相关研究单位共同开展空间核动力系统的研究工作中国运载火箭将形成传统推进剂核电和核热等多种空间核动力推进方案此类技术美俄早有研究并研发出了试验品但最终因难度太大而放弃
正如刘院长所言空间核动力推进技术主要分核热推进和核电推进两种其中核热推进是指用核反应堆堆芯的高热量加热液氢甲烷等膨胀率高的工质并向后排出做功以获得前进的动力换言之就是用核反应堆代替传统火箭的燃烧室其优点是比起传统火箭发动机核热火箭发动机的比冲极高当前使用闭式循环可延伸大面积比喷管的氢氧火箭发动机的比冲可达460-470这几乎是传统火箭发动机的最高水平而核热火箭发动机则可达800-900更高的比冲意味着航天器可以携带更多的载荷以更快的速度前往目的地也就是说高比冲可以为深空任务带来更大优势举个例子低地球轨道140吨的传统全化学动力运载火箭其火星转移轨道的运力在45-46吨左右若末级换用核热火箭动力其火星转移轨道的运力则可达75吨左右
而核电推进是指将核反应堆与电推力器结合以核反应堆发电为电推力器提供电力众所周知限制电推技术进步的一大原因就是航天器的供电问题未来深空探测采用的大功率电推其功率可达40千瓦以上而当前大型同步轨道卫星的总供电功率普遍在20千瓦左右深空探测器由于受现有火箭的运力不大可能配备大型同步轨道卫星巨大的二次展开太阳能电池翼再加上距离太阳更远深空探测器仅依靠光电转换的发电功率小的可怜自然无法驱动大功率电推而空间核反应堆的发电功率可达百千瓦级其重量也小于同等功率的太阳能电池板还不用为如何折叠和展开巨大的太阳能电池阵列而头疼好处十分明显
但是空间核动力推进固然好处多多但我们并不能忽视它作为恶魔的另一面首先无论是哪种推进方案核反应堆的设计都是个大难题要同时满足小体积小重量大功率的要求为了保证功率只能采用浓度90%以上的武器级高浓缩铀而且真空环境下堆芯散热条件极差需要设计大面积的散热器核热推进还有排放带辐射工质的问题等等
尽管空间核动力推进可以将火星旅途从9个月以上缩短至6个月左右但它是天使也是恶魔充分认识其危险性最大限度地发扬其优势才是正道不可因噎废食更不可盲目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