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有生意网 >无人机探测上海雾霾数百米高空如盖子笼罩
无人机探测上海雾霾数百米高空如盖子笼罩

无人机探测上海雾霾数百米高空如盖子笼罩

珛美人 发表于2016-04-01
童话里的爱情,那么煽人泪下。

城市中哪里的PM2.5指数最高置业时是不是选高层就有好空气跑步时远离马路就可以不用担心PM2.5

上海交通大学彭仲仁教授团队借助无人机进行长期的大气污染跟踪监测实验解开了这些疑惑

他们发现高架路交通量对PM2.5浓度增加的推动要大于地面另外逆温层也打破了PM2.5浓度随着楼层高度而降低的惯例它犹如盖子增加了半空中污染物的浓度

团队同时指出城市道路两侧500米范围是交通污染严重的区域但也并不能说离马路越远污染物浓度会越低因为影响PM2.5浓度的因素还包括风速风向大环境中PM2.5的浓度等

彭仲仁近日表示将无人机用于空气质量监测在国内高校尚属首创成本较低且空中监测将使雾霾预报更准确该团队目前正与上海市环保局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开展合作依托无人驾驶飞机构建环境监测和数据收集平台探究上海市环境污染的规律分析污染的成因寻找减少污染的方法和措施今后无人机获得的监测数据将有望用作环保部门预测空气质量的参考指标之一

逆温层成雾霾帮凶

上海交通大学智能交通与无人机应用研究中心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彭仲仁介绍从2011年起他的研究团队在长三角地区使用无人机搭载便携式检测设备进行了大气污染跟踪监测实验

到底是一楼雾霾重还是30楼重团队初步研究发现PM2.5的浓度随着楼层高度的变化呈现一定的垂直分布规律越往上PM2.5浓度越低

但在一次实验中他们发现从300多米一直到500米PM2.5的浓度反而越来越高再继续往上污染浓度又急剧下降查看温度才发现这个高度的气温也是随着地面升高而升高的而不是每上升100米下降0.6℃因此判断300米到500米区间恰好有一个逆温层导致污染物难以扩散

什么是逆温层彭仲仁称在低层大气中气温通常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不过在某些情况下气温会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出现逆温现象在大气中形成逆温层逆温层的出现主要是空气下沉绝热增温所引起逆温层通常出现于对流层低层厚度较薄大约几百至1000米

彭仲仁解释逆温层的存在确实妨碍了空气污染物的垂直扩散它就像一个大盖子盖住了下面的污染物增加了逆温层下近地面PM2.5的浓度为雾霾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有逆温层的情况下就可以看到近地面污染比较严重但到了逆温层以上的高空就很干净这是我们比较重要的发现彭仲仁说

他表示今后环保部门在发现较强的逆温层或其他不利天气条件可能导致加剧雾霾时就可以提前发出红色橙色预警减少地面的污染源以降低污染程度

道路两侧500米内尾气严重

入冬后气温下降了不少很多市民仍然坚持到户外锻炼马路两边的人行道上也经常能见着跑步的人不过马路上的车辆排放出来的尾气可是雾霾的得力助手沿马路跑步有可能一不小心就成了奔跑的马路吸霾器

我们发现道路两侧一般300米至500米之内是受汽车尾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PM2.5的浓度较高而且离道路越近浓度越高离马路110米范围内一氧化碳浓度最高彭仲仁说因此他建议市民早上跑步时离马路最好远一些

那么是否离主干路越远PM2.5的浓度也会随之大幅下降呢对此彭仲仁通过在上海与美国盖恩斯维尔市两地的PM2.5测量实验发现在盖恩斯维尔市PM2.5浓度远离道路30米即可衰减50%而在上海背景水平对路边PM2.5浓度的贡献超过2/3不存在明显的距离衰减格局

在上海离马路越远污染物的降幅却并不明显这是因为背景浓度太高PM2.5的浓度不只是受距离远近的影响其他因素如风速风向大环境中PM2.5的浓度等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彭仲仁说

高架旁8楼以上空气好转

彭仲仁团队对于PM2.5来源也做了研究

他们选取紧邻中环的上中路上中大厦做了一项实验通过两个上午连续测量不同高度的9个楼层的楼外PM2.5以及楼顶气象地面和高架交通量发现出现两个PM2.5浓度高值地面和与高架隔音障平行高度的8楼均接近于交通排放源

而随着高度上升尤其在8楼(隔音障+高架路)以上污染物的浓度变化则呈现指数衰减特征

研究还指出高架路交通量对PM2.5浓度增加的贡献要大于地面交通量

内容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还没有用户评论

推荐服务

评论
点赞
收藏
分享
举报
珛美人发表于2016-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