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如金-田黄石
清代便有一两田黄一两金的俗语田黄其实是寿山石的极品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
王光烈旧藏田黄章亮相匡时秋拍
田黄石兼具细洁润腻温凝印石之六德被誉为帝石 石中之王清代田黄石更是备受满清皇族与文人达贵的宠爱争相寻觅价与金玉相埒
据悉一方珍贵的清早期田黄随形方章即将亮相北京匡时2012年秋拍这方印章曾由近代东北书法篆刻第一大家王光烈收藏色泽呈淡橘皮黄色肌理蕴极细致之萝卜纹绵密欲化红筋显着易辩其石质醇厚温润皮壳呈乌鸦皮色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油润感显为中坂所产上佳田石色质俱佳此印整体呈方形造型规整气息文雅高6.7厘米重达124克
自古田黄以两计价通常一两以上者方算成材三两者可谓大材印章历来以又以高大方正为优但田黄无根而璞出土时均为椭圆状一般人不忍取方正所以田黄方章的价格堪比薄意的三倍向上如此硕大品相完美的正方印材所耗用田黄原石更巨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此方田黄方章所承载的历史人文背景
此方章边刻隶书 未谷作于京师日南防印文为篆书琢砚山馆四字运刀遒劲老辣字迹古拙清晰未谷为清代杰出学者著名的文字学家书法家篆刻家桂馥桂馥字未谷擅金石考据篆刻书法雅负盛名尤擅隶书直接汉人清代包世臣著《艺舟双辑》评其为分书佳品上桂馥与纪晓岚刘墉翁方纲等乾隆时期的肱骨之臣交善世人熟知的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的题名即为桂馥所书
印文琢研山馆据考2002年上海敬华春拍有清宋葆淳同名画作此画为宋葆淳为云谷先生所绘画中有翁方纲袁枚跋(翁方纲跋文著录于《翁方纲年谱》)云谷当是乾隆时期松江知府孔继檊孔继檊一作继澣字阴泗号云谷一作樗谷山东曲阜人孔子裔工墨梅尤善写影兼工篆刻家藏汉印甚多李彦章刻本《复初斋文集》卷1记载孔继檊又与桂未谷馥为同乡朋友曲阜桂馥未谷力任校讐数年於兹矣又得其乡人孔继檊雩谷出赀开雕而未有旧本由此可知桂馥与孔继檊关系非同一般而据此画中袁枚跋可知云谷乃袁氏姻亲性嗜研赴都就职亦不忘携研相随名士桂馥尝为题琢研山跋此即斋名为画意者此印恰恰印证了袁枚的跋文
坊古同防边款日南防据史料记载有两解一是据朱一新《京师坊巷志稿》记载日南坊为清代京师十坊之一明清之际多有官员文人居住在此如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同治年间军机大臣李鸿藻及曾国藩左宗棠等一应清末名臣其二据张传玺《中国历代契约汇编考释》所述北京大兴县北城有日南坊一地而翁方纲即为直隶大兴人所以联系到《琢研山馆》画中跋文翁方纲很可能在此印的会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到了清朝朴学盛行金石篆刻更是成为了文人间修身养性以文会友的重要媒介而随着清中期田黄石的备受青睐文人间互以所篆田黄石馈赠好友更是成为一时风尚此方田黄随形方章恰恰为我们再现了康乾盛世文人间雅集唱汇的情节成为了不可多得的集古董价值与历史人文价值于一身的珍玩
以田黄拍卖前十名为例2010年以前田黄的高价拍品都是出现在中国香港澳门地区的拍场中随着田黄石拍卖价格的不断攀升使得田黄个人收藏开始向国内转移此外田黄石的作者的艺术水准作者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同样影响其价值价格前十名的田黄作品无一不是由相应时期的著名篆刻家或雕刻工艺大师所做由此可见此方田黄随形方章更将受到藏家的追捧
插排一方珍贵的田黄印章将亮相匡时秋拍这方印章制于清早期曾由近代书法篆刻名家王光烈收藏印身呈淡橘皮黄色肌理蕴极细致之萝卜纹石质醇厚温润皮壳呈乌鸦皮色色质俱佳
TIPS鉴别田黄小技巧
1.用指甲划田黄应无白色痕迹
首先石皮是田黄石的主要标志之一绝大多数田黄石外表都有皮层包裹有无石皮是鉴定田黄石原石的一个重要依据其皮质比其他寿山石或巴林石细嫩用刀轻刮刀感流畅而微沉粉粒细腻均匀
田黄石的肌理表皮组织比较有特点表皮都会出现密如织网的细萝卜纹而且疏密有致条理不乱如新出萝卜去皮而青天石巴林石等石头的纹理比较杂乱同时大部分田黄石或多或少都带有裂格多呈现于表层交叉状如龟裂纹
田黄石的手感类似软玉质地温润细腻凝嫩其在光线透照下石心皆泛黄红之光灿烂醒目即使在寒冬腊月也感觉温润但如果用指甲划田黄应该不留痕迹因为田黄寿山石的硬度大于人类的指甲
而其余相似石头的手感则明显干燥许多符合手感表皮特征并且同时拥有石皮的石头一般可初步鉴定为田黄石
2.田黄石的品相
确定田黄石的品相一般要从四点入手首先是颜色黄石一般呈黄白红黑等色以黄为尊黄色色泽越厚重纯正者价值越高二者是手感质地致密细腻温润光洁者价格为高三是透明度位于将透未透中庸状态的田黄石价值最高而且油滑透光中杂质越少越好纯净者为上品
最后纹理也是决定田黄石价值的重要方面萝卜纹理明显切纹理细致有序的田黄石价格更高无皮不成田无格不成田的说法正来源于此不过萝卜纹理的颜色不能太重不能影响田黄石以纯净为贵的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