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创新体制,日本诺奖井喷的培养皿
国家创新体制日本诺奖井喷的培养皿
10月3日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大隅良典因发现细胞自噬机制独享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殊荣至此21世纪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日本科学家(含日裔)上升到17位
日本井喷式获得诺奖的背后政府介入科研创新体制的历程值得关注
1947 年日本颁布《教育基本法》高等大学空前发展科研氛围自由科研经费趋于稳定上世纪60年代日本成功推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落实力争将国民收入的2%用于科研1965年和1973年朝永振一郎和江崎玲于奈先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81年福井谦一获化学奖利根川进获生理学或医学奖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美工业竞争加剧许多公司纷纷强化科研体制提升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水平日本开始形成一个以企业为主政府大学研究机构为辅的科技发展体制即产官学合作体制大企业得以集聚了日本最优秀的科研人才
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两大群体性格特征由此形成得奖者普遍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多位科学家的成果来自企业而非研究所和大学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村修二的主要成果产生于为日亚化学工业公司工作期间获得2002年化学奖的田中耕一只是京都岛津制作所的普通技术员
凡是硬币皆有两面此后日本高校科研过分受制于大企业企业任意剥夺科研人才技术创新成果的弊端开始出现2014年获得诺奖后在记者招待会上中村修二就曾严厉批评日本教育科研文化体制更以其不知名而坐冷板凳时的个人遭遇为例批评企业对科研成果的强取豪夺
大隅良典获奖后亦在多个场合指出因贪图富裕所带来的安逸生活眼下的日本年轻人远离科研更乐意宅在家而不愿出国留学大学行政的法人化又迫使教师不得不由基础研究转向应用研究第三次教育改革遭遇多重困境影响日本后续科研发展
实际上日本政府早已充分意识到了上述问题的严重性1995年日本国会通过《科学技术基本法》明确科学技术创造立国为基本国策1996年日本内阁依据上述法律制定了五年一度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大力重视基础科学研究2000年颁布的《大学技术转移法》《产业竞争力强化法》则从法律上保障了高校科研力量经过2001年国立科研机构改革和2004年国立大学改革大学和国立科研机构人员已经从公务员中独立出来财务和资产处置都更灵活
倡导安倍经济学的安倍政府更是重视科研立国为了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2013年6月安倍政府制定了《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提出智能化系统化全球化目标并设立了许多涉及科技领域的领导机构还承诺要向太空物理和干细胞研究拨款数千亿日元这一战略分别在2014年和2015年升级为《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2014》和《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2015》在3个跨领域技术和科研资金改革借助物联网和大数据库培育新产业等方面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从企业主导的产官学合作体制转向政府主导的国家创新体制有助于日本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日本人所称的在21世纪的头50年里培养30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看似狂妄实则诚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