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成台湾陶瓷茶具发展主动力
没有上釉而完全靠裸烧制作出来的陶器为何能呈现出瓷器一样流光溢彩的金银光泽在今春举行的深圳文博会广州茶博会上一批来自中国台湾的茶器作品引发内地陶瓷爱好者现场驻足惊叹其中新柴烧技术革新运动的领军人中国台湾著名陶艺家吴金维的柴烧作品尤为令人惊艳
最近五六年中国台湾陶瓷茶器作为新的区域品种在国内掀起一股玩赏和收藏的热潮在北京马连道上海天山广州芳村长春青怡坊成都大西南等各大茶城不管是中国台湾名家的精品创作还是刚刚出道的陶艺工作者的创新器具都能在收藏者中间引来大批拥趸其交易的热度甚至一度超过国内一些著名瓷都的名家作品与内地陶瓷茶具相比中国台湾茶器具有哪些专业优势为什么专业玩家对此评价如此之高●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冯善书
不上釉也流光溢彩的新柴烧
吴金维1968年生于中国台湾宜兰县1988年中国台湾复兴商工美工科毕业迄今已经在陶瓷茶器的烧制方面摸爬滚打了三十多年近年来他引领的新柴烧在业内引发高度关注其柴烧作品亦频繁到港澳和内地一二线城市展览
创烧于五代后周时期的柴窑由于至今尚未发现实物及遗址在国内的陶瓷界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柴烧与柴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深圳文博会上吴金维的胞兄紫金橙文化团队负责人吴重毅先生告诉南方日报记者新柴烧即采取无釉药的裸烧讲究的是一土二火三窑技简单来说新柴烧主要有三大诉求一是木柴为温度来源(木生火)二是不上釉(火生土)三是裸烧直接接受火的洗煉而生成金银彩等(土生金)金银彩的二架铁及碳素所释放的远红外线改变了水质去芜存菁燃烧中的水蒸气助降甘霖有利于大地草木的生长五行的相生因应而生
对于新柴烧在中国台湾产生的背景吴金维在南方日报记者面前则给予了更为准确地解释据其介绍新柴烧是中国台湾陶艺工作者在参考了龙窑蛇窑凤凰窑等各种窑体的燃烧效果综合研制后所创出的新窑体这种创新烧制方法融合泥土中微量金属元素的特性使作品触感温润色泽多变展现出深邃的意境
记者在现场近距离观赏吴金维的作品发现不管是茶壶茶罐茶托和茶杯尽管没有上釉但件件都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一般在瓷器身上才可能出现的流光溢彩的美学特征除了独家的金银之外还有红色橘色有些茶器身上还能看到细腻的蓝紫黝黑渐层所有作品都能够明显看到高温变化的火痕而器皿表面的肌理则千变万化有鱼鳞纹也有蜘蛛细纹还有亮丽的闪光器皿胚体迎火面上所聚积生成的落灰结晶花
陶器美学
这些都是柴烧陶器独特的美学现象吴金维一脸自豪地说柴烧是完全不上釉的不上釉怎么会有这样的表面效果呢其实是因为在土里面含有大量的铁质器物表面的火痕都是火烧出来的痕迹在装窑的时候排列方式会做所谓的挡火和两个物件之间连接式的关联在烧窑的时候可以把火焰分为五色火明亮明黄红橘红暗红它是陶土里面的铁离子在不一样的火焰环境下发出的不同颜色在低温的时间明亮火的时候大概要烧制30多个小时那时候的铁离子还没有活动到800多度的时候火焰变成红色就是说窑内缺氧当中烧出来的一些铁离子开始游离到了坯体的表面温度上升到1000多度火焰呈橘红就是我们讲的重还原重还原的环境下铁本身要燃烧所以铁离子会更快的跑到表面来也就形成很多随机的面汇聚在一起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的柴烧效果
据吴金维介绍他在中国台湾建有4座柴窑其中2座系与高校合作设置最近6年已成功烧出300余窑
中国台湾茶器享誉业界
吴重毅认为柴烧所呈现的美学现象在各地区的烧制理念及表现也大有差异日本柴烧表现的是哲学思想和生活文化结合的美学表现落灰流釉偶然的火焗效果也可增加它的禅味意境及感受作者的手感和意念中国大陆的柴烧则是以古朴的意境粗矿的质感和大多数龙窑百年来的岁月堆叠(如窑汗)及作者的情怀来掳获使用者的青睐而中国台湾柴烧工艺师则以落灰火痕各种金银彩度可低调奢华的色彩(金银红橙黄绿蓝紫)表现再加上作者个人用土的质感及个性造型进入国内市场正所谓各领风骚
在中国台湾新柴烧已经吸引了李仁媚等一大批陶艺家的积极参与并已烧制出许多令业界惊艳的作品柴烧茶器通过火与土表现出来的多元缤纷的艺术效果正是当前中国台湾陶瓷茶器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中国台湾拥有全球最负盛名的包种茶乌龙茶高山茶和东方美人茶不过据中国台湾茶艺家文化学者吴德亮先生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台湾茶人所使用的茶器却大多数来自江苏宜兴每当慕名而来的国际友人在各大茶区品饮着清香独具的中国台湾名茶往往会为当地茶商和茶农引以为傲的宜兴紫砂壶收藏感到错愕
这一尴尬的现实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生了转变吴德亮在其给记者签名的《中国台湾茶器》一书中回忆道当时台北市立美术馆福华沙龙春之艺廊等地陆续展出一些中国台湾陶艺家创作的现代茶壶作品直到1997年坪林茶业博物馆展出陈景亮刘镇洲李幸龙黄政道等陶艺名家的手工茶壶与茶器开始得到业界高度肯定而北投晓芳窑掌门人蔡晓芳大师的瓷釉与仿汝茶器也受到中国台湾和内地许多陶瓷发烧友的青睐声名日隆陈秋吉连宝猜夫妇陶源精舍的夫妻杯一度引领风骚邵椋扬江有庭江玗刘钦莹等人更成功将北宋黑釉建盏复活作品深受两岸与日韩等地区收藏家的喜爱后来吴金维的新柴烧革命将陶器烧出了令人惊艳的黄金璀璨与贵气而邓丁寿颠覆传统的出水方式的古逸壶更成功登陆中国内地与东北亚并与古川子联手将九二二大地震留下的落石碾磨入陶还原为令人赞叹的中国台湾岩矿茶器让以冻顶茶名满天下的鹿谷茶区从此有了引以为傲的名壶
求新求变是赢得市场主因
实际上中国台湾的陶瓷茶器能够走出宝岛与一个叫莺歌的小镇有着重要关系
莺歌陶瓷工艺有200余年历史据介绍清朝嘉庆年间数位吴姓匠师来到当地并发现邻近的尖山地区盛产黏土遂于此设窑制陶莺歌很快就成为中国台湾最大的陶瓷艺品输出地如今镇内陶瓷相关产业工厂及店家超过1000家大小商店近2300家正是在莺歌的影响下中国台湾其它地区的陶艺家也加入陶瓷产业使得中国台湾陶艺有了源源不断的生力军一位中国台湾茶商告诉记者
在中国台湾中华陶艺协会荣誉理事长陶艺名家苏正立看来中国台湾制陶也有着六七千年的历史制瓷技术是由中原传入闽粤地区明清时期又由客家人传到岛上的他认为现在的中国台湾陶瓷除了融入更多的内地文化元素在题材上再创新个性中国台湾特色也十分明显如两岸陶瓷作品在造型釉色工艺上根据理念虽有所不同但陶艺文化是相融相通的在内涵上是一致的这也是中国台湾茶器能够迅速占领内地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茶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对茶器的讲究更是不言而喻在吴德亮看来经过数千年喝茶方式的不断演变茶具可说代有风骚如唐朝主要为瓷壶与瓷碗以及金银为多还有茶圣陆羽所推崇的越窑青瓷碗至宋朝除了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罄的景德镇瓷茶器外更因斗茶的风行而有建窑的油滴天目茶碗明代则有宣德所产的白釉小盏以及正德年间以后显赫一时的江苏宜兴五色陶土紫砂壶等吴德亮非常看好中国台湾茶器的未来他认为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台湾茶品也将以多元缤纷的创作壶在历史上的席位中一较长短其风靡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变化万千的造型釉色和不断推陈出新的创意
相比之下内地的陶瓷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市场冲洗表现出来的流弊则相对明显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当代艺术家杨国辛教授认为大陆的陶瓷文化博大精深艺术体系非常庞杂这几年之所以在局部板块能够隐约感觉到有被日韩等地区的陶艺家赶超的苗头主要是因为内地陶瓷行业艺术家的参与度远远不如日韩这些地区很多国内的陶艺家目光比较短视为了眼前经济利益不惜粗制滥造把艺术品位格调和艺术创新完全放在了一边这其实是得不偿失的在这一点上日韩陶艺家的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