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有生意网 >勘测获历史性突破 可燃冰成为后石油时代的选择
镜中花水中月
勘测获历史性突破 可燃冰成为后石油时代的选择

勘测获历史性突破 可燃冰成为后石油时代的选择

镜中花水中月 发表于2007-07-03
我甘于沉默,在每场大雨和孤独的旅程里掩面哭泣都不想把这种心情告知于你。

6月5日国土资源部宣布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资源调查获得重大突破此消息如一石击水引起全世界能源资源界的广泛关注

虽然可燃冰在近中期内尚不能成为我国的一种能源选择但‘南海大发现’使得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水平一举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它向我们展示了后石油时代我国能源战略的又一种选择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述

历史性突破

采集可燃冰实物样品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据了解国土资源部从1999年开始启动可燃冰海上勘查前后历经9年累计投入经费达5亿元

所谓可燃冰是人们对天然气水合物形象而通俗的称呼它存在于海底或陆地的冻土带内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结晶形成的固态化合物由于纯净的天然气水合物呈白色形似冰雪并可以像固体酒精一样直接被点燃因此就有了可燃冰的名字

与此同时综合考察表明目前世界上可燃冰资源量很大据保守估算其所含有的有机碳总资源量已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两倍特别是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由于燃烧后几乎没有污染因此被认为是一种绿色的新型能源

实际上我国从1997年就开始组织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前期研究今年4月21日我国正式启动南海北部陆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工作5月1日凌晨钻探船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的一号钻探站位获取了可燃冰的样品其沉积层厚18米甲烷含量99.7%

我们将保压岩芯样品放入水中涌出了大量气泡将这些释放的气体直接点燃火苗是蓝色的非常旺盛航次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调查局张海?博士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仍然十分兴奋张海?告诉记者在第一个站位取得成功后他们又于5月15日在第四个站位成功获得了可燃冰实物样品其测试结果更是振奋人心可燃冰沉积层厚度达34米气体中甲烷含量高达99.8%无论是矿层厚度水合物丰度还是甲烷纯度都远远超出世界上其他地区类似分散浸染状的水合物我们钻获了一种从未被发现的全新类型样品张海?说

我国此次在南海北部成功钻获可燃冰被业界公认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四个通过国家级研发计划采到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的国家同时作为首次获取高纯度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的国家我国的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同样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戴彦德说此举表明我国南海北部海域里含有巨大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作为一种优质的石油替代性资源可燃冰的发现为我过能源界展示了一个美好的前景

世界性命题

随着可供人类开采的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不断减少许多国家都在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可燃冰的发现立即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些国家相继把可燃冰作为后续能源进行开发研究对可燃冰的科学考察取得可喜成绩美国日本等国家先后在海底获得了可燃冰实物样品而加拿大在冻土带内找到了可燃冰一些发达国家甚至将利用该能源的时间表定在2015年

在可燃冰的开发利用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可能走得要快一些但可燃冰资源的发现将预示着一个时代的到来这个时代是由世界能源界发展方向决定的而并不能说由哪个国家来决定戴彦德说可燃冰的开发利用是一个世界性的命题中国如今也更大程度地参与到这个命题当中我们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力争在可燃冰时代到来的时候拥有更多话语权

戴彦德告诉记者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常规的化石能源日益走向枯竭全人类开始积极寻求后石油时代的能源替代问题从目前看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以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另外一个方向就是作为低碳能源的可燃冰对石油替代资源必须尽早着手进行开发至少要提前15年甚至是二三十年就开始投入因此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对可燃冰的开发利用毕竟从其储量之大分布范围之广和应用前景之好来看可燃冰是传统化石能源之后最佳的接替性能源戴彦德如是说

后石油时代的选择

虽然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但要对这种资源进行大量开采并将其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加以利用在中短期内并不容易可燃冰是后石油时代的一种能源从长远发展看人类对它寄予了很高期望但却并不是近中期的能源选择戴彦德说目前世界各国对可燃冰仅限于一种发现式的认识还有很多初级问题没有搞清楚目前谈开发还为时过早

目前很多国家都只是证明其在某一地区内含有可燃冰这种资源但却很难说出具体的可采储量戴彦德表示由于可燃冰分布于海底因此勘探起来有很大难度至少现阶段世界各国都不能像探测石油天然气一样通过分析地质构造和进一步勘探确认可燃冰的探明可采储量储量尚不明了何谈开采利用

戴彦德的观点得到了业界的认同有关研究成果表明可燃冰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低温和高压因而它主要存在于冻土层和海底大陆坡中这些赋存所需要的特殊温度和压力条件使人们采集可燃冰的实物样品十分困难不仅需要高投资还需要游泳航海地质钻探样品取存等方面的高技术和先进设备

采集实物样本尚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就更是难上加难了专业人士指出开发可燃冰非常危险由于水化物是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80%二氧化碳20%一旦脱离地下和海底气化造成的温室效应十分严重且开采时还有可能导致海床崩塌使甲烷大量释放释放过程中一旦失控难免酿成灾难因此业界认为可燃冰成为新能源只是人类的一个希望在今后几十年内可望而不可即

新闻链接

可燃冰发现的历史进程

1810年可燃冰首次在实验室被发现

1934年前苏联在被堵塞的天然气输气管道里发现可燃冰这一发现引起前苏联人的重视

1965年前苏联首次在西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带发现可燃冰矿藏并引起多国科学家的注意

1970年前苏联开始对该可燃冰矿床进行商业开采

1971年美国学者Stoll等人在深海钻探岩心中首次发现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并正式提出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概念

1974年前苏联在黑海1950米深处发现可燃冰的冰状晶体样品

1979年国际深海钻探计划DSDP第66和67航次在墨西哥湾实施深海钻探从海底获得91.24米的可燃冰岩心首次验证了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矿藏的存在

1981年DSDP利用格罗玛?挑战者号钻探船从海底获取3英尺长可燃冰岩心

1992年大洋钻探计划ODP第146航次在美国俄勒冈州西部大陆边缘Cascadia海台获取可燃冰岩心

1995年ODP第164航次在美国东部海域布莱克海台实施了一系列深海钻探取得了大量可燃冰岩心并首次证明该矿藏具有商业开发价值

1997年ODP考察队利用潜水艇在美国南卡罗来纳海上的布莱克海台首次完成了ODP直接测量和海底观察同年ODP在加拿大西海岸胡安-德夫卡洋中脊陆坡区实施了深海钻探取得可燃冰岩心

1998年日本通过与加拿大合作在加拿大西北Mackenzie三角洲进行了水合物钻探在890至952米深处获得37米可燃冰岩心该钻井深1150米是高纬度地区永冻土带研究气体水合物的第一口井

1999年日本在其静冈县御前崎近海挖掘出外观看起来像湿润雪团一样的可燃冰

2007年3月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几家公司和科研机构在加拿大西北部海域进行了一次联合试验开采工作人员打了一口深1200米的钻井一直通到可燃冰层通过井注入温水后可燃冰的甲烷便溶在了温水中然后把溶有甲烷的温水再抽回地面进行分离得到甲烷

到目前为止在世界海域内至少已有60处直接或间接发现了可燃冰 

内容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还没有用户评论

推荐服务

评论
点赞
收藏
分享
举报
镜中花水中月发表于2007-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