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规模年增长近20%,中国多数水下机器人仍靠进口推进器
当人们热衷谈论无人机工业机器人时敏锐的投资者已将目光转向了神秘的海洋浩瀚海洋是人类的短板正是水下机器人的大舞台
6月12日在2019亚洲消费电子展(CES Asia)看到展厅现场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游泳池两名工作人员在水中劈波斩浪然而他们没有进行任何肢体动作仅仅是双手握住一个名为SEAFLYER的手持水下机器人即可在水中前进
这是博雅工道(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博雅工道)的展台博雅工道董事长助理付钰涵告诉第一财经记者SEAFLYER是消费级产品可实现水中行进转向浮沉可满足泳池娱乐户外潜水浮潜等不同应用场景需求简单易操作游泳菜鸟也可轻松掌控
水下机器人更大的市场在企业级产品
根据市场咨询机构透明市场研究(TMR)的最新报告预计2017年至2025年自动水下航行器(AUV)和遥控航行器(ROV)的全球市场将以18.2%的复合年增长率强劲增长
报告称2016年离岸AUV和ROV市场的价值约为20.7亿美元(约合144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5年底将达到近91.2亿美元(约合631亿元人民币)
目前水下机器人已应用于大坝检测水下捕捞水下寻迹水下养殖管道检测水下科考等多个领域博雅工道也推出了多系列企业级产品付钰涵透露2018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为3000万元左右首次实现盈利博雅工道于2019年年初完成B轮融资本轮融资领投方为金科君创恩贝资本凯盈资本等跟投
除了一些初创企业哈工智能(000584.SZ)中车时代电气(03898.HK)等上市企业也纷纷入局
深耕海洋智能装备
就在星期一(6月10日)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2019年度健康海洋联合航次启航四艘海洋科考船分别从烟台青岛与广州同时启航对渤海黄海长江口及珠江口海域展开多学科综合性调查
不只是水下科考海洋石油天然气探测甚至渔业养殖都离不开水下机器人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海洋事业总体上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需要海洋科学人才的支撑
博雅工道创始人董事长熊明磊透露B轮融资完成后博雅工道将进一步深耕海洋智能装备领域产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扩大行业领域布局重点聚焦军工海洋海事教育科研以及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开发
5月30日博雅工道宣布联合南方科技大学共建海洋装备联合实验室双方将在探索研究水下机器人技术与海洋智能装备在港珠澳地区的应用水下机器人技术推广与海洋智能装备成果转化等领域展开合作不断深耕行业应用领域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储备优秀海洋研究人才熊明磊表示希望联合实验室可以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立足深圳广东走向国际
截至目前博雅工道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多个高校建立了联合实验室
博雅工道成立于2015年2016年的水下机器人市场势头尚未明朗而公司的产品与市场并未得到验证投资人对此兴趣不大这一年的炎夏熊明磊一个人带着水和面包整天整天地在北京数十家投资机构之间游走
而目前该公司拥有近200名员工其中70%为技术研发人员水下机器人主要涉及仿真智能控制水下目标探测与识别水下导航(定位)通讯能源系统等技术
除了消费级产品博雅工道在企业级市场成果显著
公司企业级的产品有智能缆控无人潜航器ROBO-ROV仿生鲨鱼深海潜航器ROBO-SHARK混合动力机器鱼ROBO-FISH水陆两用机器人平台ROBO-RUN可用于水下巡游追踪勘察工程巡检水下打捞水下搜寻河流治理水质采集等应用场景以ROBO-SHARK为例该产品拥有低阻外形三关节尾鳍驱动超长续航时间适用于远洋科考深度作业等水下应用场景
事实上公司推出的第一款产品是仿生机器鱼Biki熊明磊曾想学习大疆走由C(消费者)打B(企业)的套路大疆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将无人机的使用门槛降低了同时通过大量C端营销手段使品牌在市场上迅速获得良好口碑有利于以低门槛姿态进入B端行业直到2016年年底熊明磊意识到借用该策略会因为C端推广花销巨大而将公司拖死
在大量的行业调研和项目后博雅工道发现现阶段行业级应用需求反而远大于消费级于是在2018年重点开拓了海洋智能装备行业应用市场
具体来说行业应用市场包括军工海洋海事教育科研等领域其中军工包括水下巡游追踪勘察等应用场景海洋海事包括工程巡检水下打捞水下搜寻河流治理水质采集等应用场景教育科研包括竞技比赛科技研究高校教学等应用场景
需不断挑战技术壁垒
工业级水下机器人的技术壁垒很高
在水下通讯和运动控制非常困难空中的机器人只需在空气控制水下机器人需要跨越水和空气的界限传统的通讯方式如WiFi蓝牙在水下几乎无法进行传播所以市面上大多水下机器人产品都是带缆绳的博雅工道采取仿生的方式模仿自然界中海豚的通讯方式用声波进行通讯定位导航等
水下机器人的续航时间和稳定性也很关键在水下死机意味着救援难度几何级提升博雅工道通过重组电池结构加强流体仿真设计改变运动方式等途径提升
另外水下机器人的相关配件也十分重要大多数的水下机器人厂商都使用进口的推进器但是进口数量有限无法满足使用需求所以博雅工道提前在国内布局了国内的水下机器人重要零部件供应链
水下机器人衍生于20世纪后半叶随着军事及海洋工程的需要以及电子计算机材料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水下机器人的研发国外起步较早但在国内市场存在价格高配套服务难不适国内水域等问题该类产品研发在国内还处于萌芽阶段商品化成熟度不高
目前中国深海水下作业机器人一般从国外进口根据工作水深和功能不同每台价格在3000万元到1亿元不等即便如此昂贵的价格也不一定能买到事实上深海装备是发达国家明确限制出口的高端技术产品
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在海洋工程和水下机器装备上进行布局
2015年2月中车时代电气宣布收购世界知名海工企业SMD的全部已发行股本收购价格为 1.083 亿英镑 (相当于12.725亿港元)该收购已于当年4月9日正式完成
SMD 公司位于英国纽卡斯尔是国际领先水平的工作级深海机器人和海底工程机械制造商主要业务分为水下机器人(占比57%)海底挖沟(占比29%)以及海底采矿(占比14%)等其水下机器人全球市占率排名第三主要提供以深海应用为主的适应极端恶劣环境的工作级和高可靠性的远程遥控自动化的水下工程机械和深海机器人设备
而哈工智能近期推出了HRG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该系列产品由HRG(岳阳)军民融合研究院自主研发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易于搬运配备大功率无刷推进器最大潜深500米
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哈工智能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1.60%至23.8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0亿元同比增长33.65%
了解到智能水下机器人向远程发展的技术障碍有三个能源远程导航和实时通信目前正在研究的各种可利用的能源系统包括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热机及核能源开发利用太阳能的自主水下机器人是引人注目的新进展太阳能自主水下机器人需要浮到水面给机载能源系统再充电并且这种可利用的能源又是无限的
很多机器人厂商在推介的时候一直说它们的高科技大市场全球战略之类但经销商关心的是电池电量抗摔打能力等实际问题熊明磊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增加水下机器人行为的智能水平一直是各国科学家的努力目标但是由于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不能满足水下机器人智能增长的需要因此一方面不能完全依赖于机器的智能更多地依赖传感器和人的智能打造监控型水下机器人另一方面发展多机器人协同控制技术也是今后增加自主水下机器人智能的重要发展方向